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9-30 16:09:48
作文十五:環保意識:從認知到行動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幾乎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但真正能把這句話落實到行動上的人,卻并不多。這是因為,很多人雖然有了環保的“認知”,卻沒有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而環保意識的真正價值,恰恰在于從認知到行動的跨越。作為初中生,我們更應該成為這種“跨越”的踐行者,讓環保從口號變成習慣。
認知是環保意識的起點,但僅有認知是遠遠不夠的。在學校的環保課上,我們學習了很多環保知識:知道了塑料垃圾會污染海洋,知道了森林對調節氣候很重要,知道了節約用水是每個人的責任。但如果我們只是把這些知識記在腦子里,而不去行動,那么這些知識就毫無意義。就像有些同學在課堂上積極回答環保問題,回到家卻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有些同學知道要節約用電,卻總是忘記關掉臥室的燈。這種“知行不一”的現象,正是環保意識薄弱的表現。認知讓我們明白“為什么要環保”,而行動才能讓我們真正“做到環保”,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環保意識。
從認知到行動的跨越,需要我們克服“拖延心理”和“僥幸心理”。很多人總是說“等明天再開始環保吧”“我一個人不環保也沒關系”,但正是這種心理,讓環保行動遲遲不能開始,也讓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其實,環保行動不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也不需要“很多人的一起參與”,它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比如,看到地上有垃圾,彎腰撿起來就是行動;看到水龍頭沒關緊,伸手擰緊就是行動;看到有人破壞環境,上前勸阻就是行動。去年,我們班級里有一位同學,以前總是隨手丟棄零食包裝袋,后來在環保主題班會后,他開始隨身攜帶一個小垃圾袋,把垃圾都裝在袋子里,直到看到垃圾桶才扔掉。他的這個小行動帶動了很多同學,現在班里的地面變得格外干凈。
作為初中生,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方法,推動自己從認知走向行動。首先,我們可以制定一個“環保行動清單”,把每天要做的環保小事寫下來,比如“隨手關燈”“垃圾分類”“自帶水杯”,然后按照清單去執行;其次,我們可以和同學、家人一起組成“環保小組”,互相監督、互相鼓勵,讓環保行動更有動力;最后,我們可以記錄自己的環保成果,比如每周統計自己節約了多少水、回收了多少廢紙,看到成果會讓我們更有成就感,也更愿意堅持下去。
環保意識的提升,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認知的基礎上,不斷用行動去實踐、去鞏固。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不再只做環保知識的“聽眾”,而是做環保行動的“參與者”。當我們彎腰撿起第一片垃圾,當我們第一次把垃圾分類投放,當我們第一次用淘米水澆花,我們就完成了從認知到行動的跨越。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環保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的地球也會因為我們的行動而變得更加美麗。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