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8-20 23:26:12
作文十七:贈送耐心的理解之力
孔子在教導學生時,總是非常有耐心。有一次,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孔子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孔子卻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不解,孔子解釋說:“冉有退,故進之;子路兼人,故退之。”這份對不同學生的耐心贈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導,最終都成為了有用之才。這告訴我們:贈送耐心是理解的體現,它能讓人在細致的關懷中感受到被重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學生時也非常有耐心。有一個學生用泥塊砸同學,陶行知看到后,沒有批評他,而是讓他放學后到辦公室去。放學后,學生來到辦公室,陶行知拿出一塊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又拿出一塊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因為我讓你住手,你就住手了。”學生很驚訝,陶行知接著說:“我調查過了,你砸同學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這說明你有正義感。”最后,學生主動承認了錯誤。這份耐心的贈送,讓學生在感動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當下,很多人在教育、溝通中缺乏耐心,卻不知耐心的贈送能帶來更好的效果。就像父母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能讓孩子更愿意表達自己;老師耐心解答學生的問題,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朋友之間耐心溝通,能消除誤會,增進友誼。就像心理學家所說:“耐心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能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從而更愿意接受你的觀點。”
贈送耐心的理解力量,在于讓我們用溫柔的方式對待他人。當我們像孔子、陶行知那樣,主動向他人贈送耐心,終將發現:耐心能化解矛盾,讓溝通更加順暢,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