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8-20 23:12:46
作文四:惡劣環境中的扎根之力
胡楊生長在沙漠邊緣,那里干旱少雨,風沙肆虐,是植物生存的惡劣環境。但胡楊卻能“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靠的就是在惡劣環境中扎根的韌性。它的根系能深達地下數十米尋找水源,它的樹干能分泌鹽堿對抗風沙,這種在絕境中適應環境、頑強生長的力量,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在惡劣環境中,韌性往往表現為“適者生存”的智慧。仙人掌在沙漠中進化出肉質莖儲存水分,葉片退化成刺減少蒸發,這種對環境的適應不是妥協,而是韌性的生存策略。同樣,在人類社會中,王順友在馬班郵路上行走三十年,面對崎嶇的山路和惡劣的天氣,他用最原始的方式——步行,把郵件送到每個村民手中。他的韌性,就像沙漠中的胡楊,在艱苦的環境中扎下根來,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當下,很多人抱怨環境的惡劣,卻不知韌性的扎根力量正在于“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就像支月英在大山里教書四十載,面對簡陋的校舍和匱乏的資源,她用愛心和耐心,讓知識的種子在山里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就像黃大發帶領村民在懸崖上開鑿“天渠”,用三十年時間讓清水流進干旱的村莊。他們的故事證明:惡劣的環境不是退縮的理由,而是展現韌性扎根力量的舞臺。
韌性的扎根力量,在于讓我們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長出希望的果實。當我們像胡楊那樣,在惡劣環境中深深扎根,終將發現:環境的限制,反而能讓我們的韌性更加堅韌。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