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30 13:08:12
。ㄋ模┱]子書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重點字解釋】:誡:告誡、勸勉、警告,勸人警惕。書:書信。誡子書:即作者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勸誡、勸導的信。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養。養德:培養高尚的品德。澹(dàn)泊:也寫“淡泊”,不追求名利。致遠:實現遠大目標。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寧靜: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須:必要、一定要。廣:使……增廣。才:才干。廣才:增長才干。成:達成,成就,使……完成。淫慢:過度懈怠。淫:過度。慢:懈怠,懶惰。勵精:振奮精神。險躁:偏激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治性:陶冶性情、養成平靜的性格。年:年齡。與:跟隨。時:季節、時光。馳:疾行、增長。日:時間、時光、季節。意:意志。去:離開、消逝、逝去。遂:于是,就?萋洌嚎葜吐淙~,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與外界接觸,融入社會。窮廬:破房子、偏僻簡陋的房屋。將復何及:(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閱讀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案】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時光,勉勵他刻苦學習,表達了諸葛亮對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解析】
2.作者抓住“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語句看多用什么句式?【答案】澹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語句多用雙重否定句、對偶句。【解析】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答案】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窘馕觥靠疾楹Y選信息的能力。其方法是:速讀材料,整體把握;認真審題,明確目的;縮小范圍,提高效率;嚴密分析,準確把握。
4.本文的論點句,并說說論證方法!敬鸢浮空擖c: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正反對比論證。
【解析】考查中心論點題型,要求掌握議論文中心論點解題技巧。5.你是如何看待“夫學須靜也”這句話的?【答案】學習需要淡泊寧靜。淡泊寧靜是學習的最佳境界,只有靜下來,不受外界的干擾,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從時間觀念上講,就是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抓緊時間學習,淡泊寧靜,全身心投入。靜,是為了節約學習時間。因為時光一去不復返,記憶力也一天不如一天!窘馕觥靠疾閷渥拥睦斫,聯系全文可知學習需要淡泊寧靜。淡泊寧靜是學習的最佳境界,只有靜下來,不受外界的干擾,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6.《誡子書》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補充一個論據!敬鸢浮烤蛯W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而把失敗歸結于“躁”字。把“靜”和“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例句: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
7.讀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啟發?【答案】(1)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做事就會半途而廢。學習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學習,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2)人在少年時期就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發憤圖強,因為時光飛逝,意志力也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年不努力,就會一事無成。
【解析】開放性題,言之有理、有據,語句通順即可。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