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4-24 09:26:48
34.《禮記》又名《小戴禮記》,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圣編纂的。
35.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
36.“鰥”指老而無妻,“寡”指老而無夫,“孤”指幼而無父,“獨”指老而無子。
37.伯樂本名孫陽,春秋時秦國人,擅長相馬。
38.“石”是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39.《石壕吏》和《賣炭翁》的作者都是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詩人。
40.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有四言體、五言體、六言體、七言體和雜言體。
41.杜甫作品中的“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指《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42.老嫗、老媼都是指老婦。
43.市是城市中劃定的集中進行交易的場所。唐代長安有東、西兩市,各有東、西、南、北四門。
44.“敕”指皇帝的命令。
45.寺院誦經,敲鐘開始,敲磬停歇。
46.曹丕《雜詩》:“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后世用為典故,以浮云比喻游子行蹤不定。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