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4-04 22:37:50
第三節電阻
1、電阻: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符號是R,單位是歐姆,簡稱為歐,符號是Ω,比歐姆大的單位還有兆歐(MΩ)和千歐(kΩ)。1MΩ=103kΩ,1kΩ=103Ω,1MΩ=106Ω
常見導體的電阻率從小到大排列,分別是:銀、銅、鋁、鎢、鐵、錳銅合金、鎳鉻合金等。
在電子技術中,要經常用到具有一定電阻值的元件——電阻器,也叫做定值電阻,簡稱電阻,在電路圖中用表示。
2、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
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電阻率ρ)、長度(L)和橫截面積(S),還與溫度有關。與導體是否連入電路、是否通電,及它的電流、電壓等因素無關。
而且:①導體材料不同,在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時,電阻也一般不同;
②在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時,導體越長,電阻越大;
③在材料和長度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④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溫度有關。對大多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只有極少數導體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例如玻璃)
2、由電阻公式R=ρ可知:
①將粗細均勻的導體均勻拉長n倍,則電阻變為原來的n2倍;
②將粗細均勻的導體折成等長的n段并在一起使用,則電阻變為原來的倍。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