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上整理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4-06-30 12:09:27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4年廣東廣州中考語文科目試卷點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今天11時,廣州中考語文考試結束。語文試題呈現怎樣的特點呢?中考試題研究專家對此進行了點評。
2024年中考語文試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著力考察學生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強化文化熏陶,重視心靈啟迪,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解決真實問題,學會溝通,懂得尊重,善于表達。
試題立德樹人為本,貼近生活為要
堅持立德樹人是最根本的價值取向,貼近現實生活是最主要的選材依據。今年的語文試卷在試題素材的選擇上,注重引導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文化品質和審美情趣,同時關注社會當下的發展。如人工智能、嫦娥六號、城際鐵路、嶺南非遺、廣府廟會、生物多樣性等都在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緊跟時代的步伐。
作文從學生生活體驗出發,引導關注身邊人
今年的作文題目《那個教會我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的人》,守正創新,注重思辨,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關注身邊人對自己產生的深刻影響。題目根植傳統美德,鮮明地體現出寫作的引領性和育人價值;貫徹生本理念,有濃郁的生活味和語文味;以極強的思辨性規定了寫作的范圍,同時又以外延的豐富性為學生創造了開放的寫作空間,既保持了相對穩定,又實現了命題形式的創新突破。
●根植傳統美德,體現引領方向和育人價值
題目《那個教會我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的人》,“教”與“會”實現了美好品德的傳承,“那個人”與“我”產生了情感的信任與溝通,備選短語“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根植真善美的傳統美德,遵循了課標中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的要求,呼應了合作包容、大美中國的時代精神。“說謝謝”是學會感恩且懂得表達的表現。當我們懂得尊重別人的付出,我們會真誠地“說謝謝”;當我們理解了講禮儀的必要性,我們會及時地“說謝謝”……“往前走”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姿態。當我們遇到失敗打擊,要重拾信心往前走;當我們擔心害怕,要鼓足勇氣往前走;當我們安于現狀,要確定目標往前走;當我們得意忘形,要堅持不懈往前走……“看見美”是人生的審美需求。學會欣賞美麗的風景,懂得發現他人的閃光點,認真讀懂大美中國……總之,通過寫作,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的方向,學會尊重他人與溝通合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
●貫徹生本理念,有濃郁的生活味和語文味
題目《那個教會我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的人》選取學生日常生活場景,注重引導學生梳理和提煉生活,貫徹了生本理念。“教”作為題目中的關鍵行為動詞,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沒有陌生感。而給出的三個備選短語“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與“感恩”“奮斗”“尚美”等抽象的詞語不同,它們是具體的行為動作,有場景感、畫面感,能直接誘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容易幫助學生勾起回憶,打開思維,從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提煉感悟。試題貫徹了語文課程是“以生活為基礎的課程”,課程的實施要“以生活實踐為主線”的基本理念,讓作文題有了濃郁的“生活味”。
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考點,語文考試結束后,近800名考生走出考場。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憂子攝
●注重思辨表達,有效平衡開放性和限定性
題目《那個教會我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的人》,以成長為主題,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題目中“那個……的人”是基本句式,中心詞是“人”,作文的落點是“寫人”,但“教會”這個詞,決定了作文要“以事寫人”。與以往側重敘事的作文題有所不同,避免了套路化,強調思辨表達。寫作時要注意處理以下四組關系,一是“那個人”和“我”的關系,學生作文需要呈現那個人與“我”之間教與被教的關系,那個人對“我”產生的影響。二是“教的過程”與“會的結果”的關系,這組關系決定了寫作的重點和詳略的處理。三是“我”在“會之前”和“會之后”的變化關系,這里要表現出成長,是作文立意挖掘的重點。四是“寫人”與“敘事”的關系,寫人要見事,以事來寫人。
該題目情思綿長,學生可寫話題、可選題材廣泛。可以寫他教會我的一件事,也可以寫他教我所做的多件事,最終使我完成了相應的改變。“教會我”,可寫我在對方的教導下學會了原來不會的技能,養成了原來不具備的品質等。備選短語“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有很好的延展性,“說謝謝”可以發生或應用的場景廣泛,“往前走”有豐富的象征性意蘊,“看見美”的對象可大可小、可遠可近。“教”也有“實”和“虛”的不同理解,既可以是實實在在的“教”,也可能是潛移默化的教,或者兼而有之。多組關系的交織,豐富意蘊的外延,讓作文題《那個教會我說謝謝/往前走/看見美的人》有效平衡了開放性與規定性的要求,既保持了穩定,延續了傳統,又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創新突破。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