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20 17:13:30
【答案】
1.③
2.視覺、聽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首聯從聽覺角度,以“戍鼓”寫戰爭背景,以“雁聲”寫親人離散,描繪了一幅荒涼冷寂的邊塞圖,極力渲染悲涼氣氛,為后文作鋪墊。
4.這兩句詩運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間接抒情)的手法,國人陽全既寫景,也點明時令,更融人了感情。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詩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來到處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鄉最為明亮。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入了濃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深切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景隨情變,讓人動容,因而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意近即可)
5.這兩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觀感受,寫景生情,景隨情變,是詩人深切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鄉明月的詞序稍作變化,化平凡為神奇,成為千古名句。
6.①懷念家鄉,思念親人,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②憂國憂民,不滿現狀,渴望社會安定。
7.這兩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的意思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最圓最亮,這里的景融入了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情感的真實體現。
8.“月是故鄉明”——思鄉;“有弟皆分散”、“寄書長不達”——思親;“況乃未休兵”——對戰爭停止的期盼。
9.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厭惡戰爭、憂國憂民的深層情感。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