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3-08-17 19:55:35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4年歷史復習:中國現代史,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國現代史
1.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的是開國大典。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思想基礎的運動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2.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是發生在文革時期而不是改革開放時期。
3.黨的歷史上重要的理論創新及意義:毛澤東思想的創立及發展,使中國人民獲得解放,人民當家作主;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和發展使中國人民正在逐步擺脫貧窮走向富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誕生指引中國人民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闊步前進。
4.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重大的制度創新及意義: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是我國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創立,很好的解決了我國的民族問題,實現了各民族的大團結和共同繁榮;
“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港澳順利回歸,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行的大的體制創新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立;國有企業的改革;教育體制的改革等,這些體制創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表明了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進步與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6.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還沒有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不適用臺灣問題。
8.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改革開放的正確決策;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科技的推動;穩定的國際和國內環境。
9.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國位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術、基因工程、秈型雜交水稻技術等。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C闂傚倷鐒﹁ぐ鍐矓鐎垫瓕濮抽柨鐕傛嫹闂備胶鎳撻悺銊╁礉濞嗘挸绀傞柨鐕傛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嬫寧鎹i柣鎿勬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嬪灝顒㈢悮锟�
H闂備礁鎼ˇ浠嬪储閼测晝鐜婚柨鐕傛嫹闂備礁鎲¢懝楣冩偋閹版澘纾婚柨鐕傛嫹
N闂備礁鎲¢〃鍡涘Φ閻愬搫瑙﹂柨鐕傛嫹闂佽閰i埀顒佺〒閸斿秹鎮樿箛銉﹀
S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閵夆晛绠查柨鐕傛嫹婵犵數鍎戠徊钘夌暦椤掆偓閿曘垽鏁撻敓锟�闂備浇澹堥褏鎹㈤幇顔剧幓闁跨噦鎷�婵犵數鍋涢懟顖炴偋閹炬緞锝夋晸閿燂拷闂備焦妞块崢濂稿疮閸ф鏁婄€广儱妫欓崕鐔兼煥閻曞倹瀚�
T濠电姰鍨归悘鍫ュ疾濠婂懏鍠嗛柨鐕傛嫹濠电姰鍨介·鍌涚濠婂懏鏆滈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