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河流含沙量與輸沙量
河流含沙量——又稱固體徑流。指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泥沙的數量,計量單位為千克/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隨時間變化。一年中最大含沙量在汛期,最小含沙量在枯水期。年際之間的含沙量也不一樣。在一次洪水過程中,最大含沙量稱沙峰,沙峰不一定與洪峰同時出現,一年中首次大洪水的沙峰常超前于洪峰,以后則可能同時出現或滯后于洪峰。
河流輸沙量——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河道某斷面的泥沙數量稱為該時段的輸沙量,單位為千克或噸。河流輸沙量的大小主要決定于水量的豐枯和含沙量大小。
河流輸沙量隨時間變化。一年中最大輸沙量在汛期,最小輸沙量在枯水期,年際輸沙量也不一樣,變化較年徑流更為劇烈。在一次洪水過程中,最大輸沙量與最大洪水量出現時間大體一致
含沙量大的河流輸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輸沙量不一定小。中國長江年平均含沙量僅0.54千克/立方米,而年輸沙量高達4.78億噸;遼河年平均含沙量為6.86千克/立方米,而年輸沙量僅0.41億噸。
09
河流水量與河流徑流量
河流水量——在一定的時間內,江、河、湖泊、水庫內存水的總量。(立方米)
河流徑流量——是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河流某一過水斷面的水流體積的地圖。以立方米/秒(立方米/秒)
影響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國及世界上大多數河流主要靠雨水補給,補給量大小及季節變化因各地氣候類型而異。
(2)、冰雪融水:分為季節性積雪融水、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
①季節性積雪融水:主要指溫帶、寒帶地區冬季的積雪在春季融化后帶來的流量。如我國東北地區河流的“春汛”現象。
②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內陸地區由于氣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河流流量隨氣溫變化。
(3)、地下水:地下水與河流是互補關系。洪水期,河流補給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補給河流。
(4)、湖泊(水庫):與河流也是互補關系。有削減河流洪峰、補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水量的作用。特別是河流源頭和上游山區的水源林。
(6)、人類活動:河流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會影響到下游的流量。
10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和三大自然地理區域
四大地理分區——以綜合指標劃分,按經濟與自然差異,分成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三大自然地理區域——分別為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寒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強調各區自然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