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合 2022-01-24 15:28:05
滿分作文
我也是一束陽光
親愛的自己:
你好!
當你啟封讀到這封信時,你也許是富可敵國,你也許是窮愁潦倒;你也許是功成名就,你也許是默默無聞;你也許是才高八斗,你也許是碌碌無為。但無論你處在何種境地,請在內(nèi)心相信:
我,自己,雖然沒有天分,但努力也會是一束陽光。
未來的自己,你是否記得那個雨天。老師在講臺上宣告每一個人的成績,卻遲遲不見我的名字,你心里發(fā)虛,像窗外的藍天被烏云襲卷吞噬。終于,那時 刻到了,老師瞥了下試卷,嘴里哼笑了聲,格外大聲地叫了我的名字。恰在此時,外面打了聲悶雷,教室里的燈忽地一閃,我拖著雙手去講臺上拿卷子,眼睛重重 的,只看見老師一臉的不屑與怒氣。額頭的筋突顯得根根分明。接過試卷,雨開始嘩嘩地下,一直下,下進我的心,心越積越沉,落到了塵埃。
太黑了,烏云籠罩了一切,透不出一縷陽光。
我把試卷塞進書底下,同學都走光了——這時刻,還會有誰愿意留在這悶熱的教室里呢?在這時,我發(fā)現(xiàn)教室格外的大,映照著空虛的自己。
想想,我到底是不是一塊讀書的料,自己也曾努力過,仔細聽老師的一字一句,不會漏過任何一個知識點;自己也曾付出過,認認真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遇到難題也會盡量去弄懂;自己也曾發(fā)憤過,清早爬起來記單詞,深夜亮著燈鏖戰(zhàn)到底。但我還是失敗了。
但是,母親說過沒傘的孩子,只能奮力奔跑!只要努力,自己也能變成一束陽光,穿過烏云!
于是,在七月,這個本該是充滿童心與色彩的月份,我的眼里卻只是滿片的綠蔭和過分的知了聲。我在家里,身旁臺燈上貼滿了注意事項和備忘錄,一邊 是期末沒有完成的練習冊,那張期末階段的時間計劃表貼在墻上沒有撕去,四周微微翹起。要是讓那幾個死黨看見我暑假還這般模樣,定會認為我吃錯藥了呢!上次 我就認真地看了會書,那些人說我的樣子怎么看都是會拿出武士刀切腹自盡的樣子!
我知道——
沒傘的孩子,只能奮力奔跑!努力也能使自己成為一束陽光,和別人一樣一起去經(jīng)歷。
終于,初三的開學考,老師又在講臺上宣布每個人的成績,很快輪到了我的名字。我成功了,我等著這一刻,等了很久!
巴爾扎克說,拼著一切代價,奔你的前程。我說努力可彌補天賦,我也是一束陽光!
未來的自己,你記得那首歌嗎?“雖然我沒有天分,但我有夢的天真,付出青春不留遺憾!”
所以無論你現(xiàn)在怎樣,只要努力,一切都會變好,變成一束陽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祝
永遠陽光!
自己
6月14日于考場
名師點評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挫折,但只要能保持一種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徜徉于這大而又小的社會,生活必將充滿愛和希望。
本文最大的閃光點在于它新穎的構(gòu)思和獨特的選材視角。用書信的形式,給未來的自己寫信,也是為夢想和希望寫信,既鼓勵了現(xiàn)在的自己,也為未來的自己展開一片燦爛的天空;以自己一次考試失敗和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為材料,告訴未來的自己“努力也會是一束陽光”。
難能可貴的是,文章的語言清新凝練,且不失對生活的獨到的感悟。無論是環(huán)境描寫的襯托,還是細節(jié)描寫的貼切和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都非常的精當。如結(jié)尾部分引用巴爾扎克的話,突出文章主題,深化文章的中心。
文題練習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鮮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諧是自然的味道,絮叨愛撫是媽媽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滄桑是歷史的味道……只要你細細咀嚼,用心感悟,人間真味盡在其中。
請以“味道”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除詩歌、戲劇外,體裁不限;(2)表達真情實感,不得套寫、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xiàn)與考生有關的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600字左右。
思路點撥
面對“味道”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寫到的東西很多,如青春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友誼的味道、親情的味道等,我們并不缺乏寫作的對象。然而,正因為話題的開放,要寫好并不容易。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材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比如,寫青春或生活的味道,如果局限于描繪青春的歡樂或憂愁,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顯得比較空泛,文章很難寫出亮點;如果選取青春或生活中的一 兩件有波瀾的事來描述,寫出矛盾和波折,最后從中感悟出青春或生活的味道,這樣就更能吸引人了。同樣,寫友誼的味道、親情的味道等,也應通過典型事例來突 出情感。
但是,要想選材獨特,首先要做到有材可選。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多積累、多感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化為我們寫作的可用對象,為我們的文章增光添彩。
相關推薦:
2022年中考體育考核注意事項及訓練方法匯總
2022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