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1-12-30 12:56:57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2年中考歷史復習: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單元概述】
	
	  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以“黨內合作”的形式,開展了第
	
	  一次國共合作。在國民革命運動浪潮中,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各地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然而,隨著
	
	  形勢的變化,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先后發動政變,國民革命驟然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京國
	
	  民政府建立后,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毛澤東將革命的重心
	
	  轉移到農村,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探索出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四次大規模軍事
	
	  “圍剿”,但未能打破第五次“圍剿”,被迫進行戰略轉移。中國共產黨率領紅軍歷經艱難險阻,
	
	  勝利完成了長征,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知識要點】
	
	  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1)國民黨一大的召開(1924年1月):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黃埔軍校:1924年5月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黃埔成立。
	
	  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意義: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
	
	  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
	
	  2.北伐戰爭(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動)
	
	  (1)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2)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3)初期主戰場:湖南、湖北;重要戰役:汀泗橋戰役和賀勝橋戰役 。
	
	  (4)勝利進軍:葉挺獨立團的英勇善戰為其所在的第四軍獲得“鐵軍”的稱號。消滅吳佩孚主力→消滅
	
	  孫傳芳主力→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5)重要保障:中國共產黨領導各地工農運動支持北伐軍。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后繼續北伐,1928南京政府名義上
	
	  統一全國。
	
	  4.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
	
	  (1)領導者:周恩來 、賀龍、朱德 等。
	
	  (2)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
	
	  5.井岡山會師
	
	  (1)1927年10月,毛澤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井岡山會師: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的部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與 毛澤東 領導的
	
	  工農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
	
	  長,毛澤東任黨代表。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工農
	
	  武裝割據”局面。
	
	  (3)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
	
	  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6.紅軍長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1)根本原因:“左”傾錯誤  ;直接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2)過程:從 瑞金 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 湘江 ,人員損失過半→強渡 烏江 ,改道貴州,
	
	  奪取遵義→ 遵義 會議→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 金沙江 ,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
	
	  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 ,過草地 →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
	
	  與陜北紅軍在 吳起鎮 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 甘肅會寧 會師,宣告紅軍長征
	
	  勝利結束。
	
	  (3)長征意義: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
	
	  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
	
	  (4)長征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
	
	  主義精神。
	
	  7.遵義會議(1935年1月)
	
	  (1)內容: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2)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
	
	  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
	
	  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相關推薦:
	
	   2022年中考體育考核注意事項及訓練方法匯總
	
	   2022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