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9-14 10:25:28
初中物理知識點記憶方法
【比較法】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進行記憶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辨別記憶對象,抓住它們的不同特征進行記憶;也可以幫助我們從事物之間的聯系上來掌握記憶對象;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記憶對象。這種比較記憶法,在物理教學中會經常用到,如:比較電阻(和電容)的串、并聯特點;比較電場與重力場;比較重量與質量;比較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比較α、β、γ衰變;比較幾個守恒定律等等。
【諧音法】
諧音記憶法是一種巧妙的、用途廣泛的記憶方法。它可以化"難"為"易"、變"死"為"活",把晦澀分散、枯燥無味的材料,變得詼諧幽默、流暢易記、輕松有趣。恰到好處的諧音記憶,能夠激發人的學習興趣,產生意味深長的記憶效果,并能激發人的創造精神。諧音記憶的核心,是根據記憶對象的聲音編成另一句聲音相似的話,來幫助記憶。
距μ與像距v的字母搞混淆,為此,只要記得:物距的"物"讀音與拼音字母的"μ"讀音相同,凡提到物距時,就諧音地聯想到拼音字母"μ",這樣就把μ與v的物理概念區分清楚了。
【歌訣法】
"歌訣記憶法"的核心,是把一些材料編成順口溜,賦于它們一定的音韻和節律,使材料合輒押韻,朗朗上口,易記易背。然后編成諧音的歌訣形式(按諧音意思分類):
一青、二黑、三黎(明),(顏色類)
四琵、五朋、六彈(琴)(娛樂類)
七蛋、八羊、九幅(畫)(物名類)
【觀察法】
進行觀察記憶時,必須開動腦筋,分析比較,抓住特征。必須仔細觀察、一絲不茍,做到準確無誤,而不能"大概是"、"差不多"地馬虎從事。學生的觀察記憶力一般不強,漫不經心的觀察不能幫助他們準確記住應記的對象。這方面經常表現在對一些物理常數的記憶上較為明顯。比如記憶萬有引力恒量G=6.67×10-11(牛頓·米2/千克2)和普朗克恒量h=6.63×1034(焦耳·秒),學生時常對這兩個恒量值發生混淆、模糊,只記得"大約是六點六幾……"(不能準確回答)。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萬有引力恒量6.67"的"7"字,猶如"力"字少了一撇,可把"力"與"7"發生聯想(或用諧音來聯想"力"與"7")。
【圖示法】
圖示的特點是直觀、容易引起聯想,從中得到暗示和啟發。因此,用圖示方法來幫助記憶,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在學習熱力學第一定律時,記不清三個物理量ΔE、Q、W的"正、負"符號之規定,可畫如下的一個方框示意圖。
把方框當作研究系統:凡是從外界吸收能量(Q與w)進入系統時為"正"(方框上箭頭從外向內示意"吸收"),凡是從系統內部向外界放出能量(Q與W)時為"負"(方框上箭頭從內向外示意"放出");凡是內能增加(方框中箭頭向上)時ΔE為"正",內能減少(方框中箭頭向下)時ΔE為"負"。
【聯系實驗法】
間接回憶是在中介性聯系參加之下實現的再現。利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裝置形象、實驗的原理圖或實驗的情節,來跟易混、易忘的知識掛上鉤,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光的干涉"知識里,導出了公式。
由于這一部分"干涉"知識在學習和應用中重復的機會少;閉書作業時常常將公式寫錯(分子分母混亂、顛倒),為此,聯系實驗在干涉實驗中(如右圖所示的原理圖),幾何尺寸最長的是暗箱長度L,最短的是光波波長λ,余下的就是雙縫間距d和條紋間距Δx--取名"中等量",它們之間的大小順序為:L》ΔX與d》λ,我們只需將原公式變形記作Δx·d=L·λ的乘積形式,再把它與實驗(原理圖)中的幾何尺寸聯系起來,就不難看出這種乘積形式的關系是:"中等量×中等量=最長量×最短最".
【目標法】
在明確識記目的、任務的基礎上促進自覺識記的方法。識記的效果與有無識記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具體程度和要求的長期性大有關系。為此,可從以下三方面抓起:
(1)每章導言,交待全章學習的重點、難點及全編中的地位;
(2)制訂每節課的教學雙向目標;
(3)適時進行思想教育,講清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及作用。
使學生記有目標、學有重點,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記憶。
【公式法】
利用公式的物理含義進行邏輯記憶的方法。"看公式、記概念(規律),易記又方便。"如從電流強度的定義式I=Q/t出發,理解并記憶"所謂電流強度,就是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積的電量。"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