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8-25 11:51:03
	
	  5、我國的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6、我國的兩種制度指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
	
	  十、“核心”、“中心”類
	
	  1、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2、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3、我國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中心:經濟建設。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5、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
	
	  十一、“關鍵”類
	
	  1、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是:少生。
	
	  2、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發展,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者。
	
	  3、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的是:國有經濟。
	
	  十二、“目的”、“目標”
	
	  1、基本路線確定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
	
	  3、在實際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發展。
	
	  4、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5、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教材P114“六個更加”。
	
	  6、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實現最高理想(共產主義)。
	
	  十三、“原則”、“原因”類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原則: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管理。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3、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發展兩岸關系的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5、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
	
	  6、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集體主義。
	
	  7、中華文明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斷,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類
	
	  1、兩種制度的前提是:一個中國。2、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穩定。3、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證”、“保障”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四項基本原則。
	
	  2、物質文明發展的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質文明發展的精神(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5、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