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4:01:55
8、孔子的教育主要成就?
①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
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③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
④他要求學生時常復習,以便“溫故而知新”。
9、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①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②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范文字;以圓形方孔銅錢為全國統一貨幣;并對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
③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
④“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⑤派大將蒙恬大舉北擊匈奴,修筑長城。
⑥秦始皇還派兵統一了南越各部,修筑靈渠,開發南疆。
10、秦朝在我國歷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③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④修筑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
11、說一說秦始皇的歷史作用?你在影視劇中了解的秦始皇與歷史上的秦始皇有沒有差別?
歷史作用:
①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
②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電視劇中的秦始皇是藝術形象,帶有“戲說”甚至虛構的成分。歷史上的秦始皇是歷史的真實,兩者差別很大。
12、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②徭役繁重;
③賦稅沉重;
④刑法殘酷和秦二世統治的逾加殘暴。
13、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上:采納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議,加強中央集權;建立刺史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②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③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在長安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作為教材。
14、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有什么影響?
第一,江南地區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
第三,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第四,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
影響:江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戰亂。尤其西晉時,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逃往南方,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形成我國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