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03 20:41:56
總結: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了解孩子。想了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了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
你更關注孩子的心理,還是學習?
有學生進入初二后表示,自己的學習任務已經很重了,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做家長購買的教輔書,但家長還是熱衷于買各種練習題。
很多初二學生將學習問題歸因于客觀性因素,如學習難度加大。但家長多傾向歸因于子女的主觀性因素,二者對學習問題的歸因明顯不同。
這種對學習問題的認知不一,自然容易引發諸多親子矛盾。
你的孩子經常頂撞你嗎?
伴隨著初二學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心理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他們敢于質疑家長的權威,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簡單、粗暴的說教方式不盲從,甚至拒絕接受。同時,學生的個性也處在一個“暴風驟雨”式的發展時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成人感增強,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渴望獲得和成人一樣的標準和評價。
調查發現:當面對父母的壓力時,初二學生選擇“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當親子之間對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觀點時,47.22%的初二學生選擇“努力爭辯,說服父母”;而當子女不贊同家長的想法時,半數以上家長都會“和孩子一起探討”,30%左右的家長還會“想各種辦法說服他”。這既與初二學生“自我調節”的希望相悖,也易與初二學生“努力爭辯,說服父母”的方式,產生沖突。
-05-
“初二現象”家長要怎么做
——和孩子交心,和老師交流,和學校配合!這三點是關鍵!
做一個有品位的家長
視人視其友,要求孩子盡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多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學習。
做一個善于溝通的家長
默契配合,無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電話或信息交流,互相溝通,共同設計。要教育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敢于向老師、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給家長。
做一個積極而不消極的家長
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會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
做一個懂一點辯證法的家長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搞好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