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7 18:02:25
【原因】情緒不穩定
有的同學對成績排名以及別人的看法太過看重,導致在每場考試之前都焦慮異常,影響考試時的發揮和后續的學習熱情。
情緒對學習的影響非常大,好的情緒包括好奇、愉快、樂觀自信等;壞的情緒則包括憂愁、焦慮、抑郁等。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變壞很快,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適時的疏導和調節,就會形成情感交流障礙,表現出焦慮、憤怒,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對策】
老師和家長除了及時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開導和安慰外,還要教會孩子自己調整自己的情緒。
包括自我激勵法、語言暗示法、環境調節法、轉移調節法、音樂調節法等。
如果成績不理想,產生了失望焦慮的情緒,千萬不可郁積于心、耿耿于懷、放不開、丟不下。告訴孩子,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成績都會有起伏,要對考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然后,聽聽舒緩的音樂、到環境優美的地方放松一下,或者做一場運動,直到大汗淋漓,壞情緒自然不告而退。
總之,如果孩子能說出“不是我不想學,而是……”那么,恭喜您,這其實是好現象,說明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呵護孩子對學習尚存的熱情,用適當的方法,幫助他們走出目前的困境。
06.老師、家長的影響
孩子厭學,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畢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
老師的原因:
孩子出現厭學,有時候和老師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初一、高一階段,后者更換老師之后。
因為這一階段,師生熟悉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很多學生,尤其以往是老師的“紅人”的學生,在新老師接手后就會感覺被冷落,變得不喜歡老師,繼而發展到不喜歡學習。
有的老師,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評價學生,也會導致一些成績不是很優秀的學生出現厭學。
家長的原因: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對孩子評價方式單一,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讓孩子承受很大壓力,讓孩子覺著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如果幾次成績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就會受到訓斥,產生挫敗感,最終產生厭學。
有的學生的厭學,原因是單方面的,有的則是多方面導致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