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0 16:23:21
運動還能加強團隊合作的默契,因為21世紀又回到了我們祖先生存的方式——用團隊的力量求生存,去并吞別的公司或跟別的公司競爭,不再像以前一樣單打獨斗了。
我們一向不注重體育,常把體育課調去補英文或數學,殊不知希臘人早在兩千年前就看到體育的重要性,他們的孩子16歲以前最注重的便是體育。
有了強健的身體,知識才有意義;失去健康和生命的話,再多的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剝奪運動就是剝奪成長
朋友的孩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向我訴說初中三年級的痛苦。諸多痛苦中,最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學校挪用體育課去趕學習進度,母親不準他放學后留在學校打籃球,要他節省體力念書。他說“剝奪了他生命的唯一樂趣”,因此他不知道為什么每天還要睜開眼睛。
我發現很多父母都有這種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系。
有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生運動和學業成績的關系,發現每天上一個小時體育課的孩子在考試成績上比較好。大學生參加運動計劃后,學業成績也上升了。
連50歲的中年人在參加四個月的走路計劃后,心智的表現也比四個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個實驗對象是65歲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運動跟情緒有關。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打完球的人情緒都很亢奮,不會憂郁。實驗者用老鼠來探究原因,發現運動時氧的大量消耗會促使血液循環加快,這個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數量,使肌肉可以運動得更久。
大腦也是一樣,血液流動得越快,就能運送越多的帶氧血紅素到細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儲存更多的記憶。
比如打籃球就是一個很符合演化目的的運動,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及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大約只有千分之幾秒的時間決定是自己投籃還是傳給別人;若是自己投,大腦得馬上計算球投進籃的概率,以及投不進時被別人拿去的后果。
所以,鼓勵孩子運動其實是促進他大腦功能的整合,對他以后出社會的應變能力有幫助。
從研究結果看來,每個學生都得運動,初三學生更需要每天運動。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進去書;另一方面增加大腦血液的流動,促進海馬回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幫助記憶,讀書才有效。
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對學習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種運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