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1-19 18:12:29
二十二、點絳唇
此調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異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二十三、鵲橋仙
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后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二十四、滿庭芳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
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二十五、如夢令
原名《憶仙姿》,相傳后唐莊宗李存勖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單調正體33字,7句5仄韻1疊韻。雙調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韻1疊韻。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二十六、生查子
唐教坊曲。《詞譜》引《尊前集》入“雙調”。四十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各家平仄頗有出入,與作仄韻五言絕句詩相仿。多抒怨抑之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二十七、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一名《十拍子》。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韻。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二十八、沁園春
沁園本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唐詩人用以代稱公主園。亦名《壽星明》。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二十九、長相思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韻,一疊韻。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三十、憶江南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后進入教坊。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廿七字,三平韻。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三十一、玉春樓
取白樂天“玉樓宴罷醉和春”。又作《木蘭花》《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三十二、訴衷情
唐教坊曲名。唐溫庭筠取《離騷》詩句“眾不可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制此調。后人更名為《桃花水》,《不花間》,《偶相逢》,《畫樓空》,《試周郎》等。單調,33字,5仄韻,6平韻。雙調正體44字,上片5句3平韻,下片6句3平韻。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
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三十三、少年游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五十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三十四、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雙調一百零三字,前后闋各五仄韻,本調常用入聲韻,且多用拗句。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三十五、洞仙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