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1-08 18:23:52
家長們又開始頭疼了:平時工作就夠忙的,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做作業,可現在的“熊孩子”啊,就不聽!就不聽!就不聽!一會玩手機,一會打瞌睡,1個小時的作業非要做3個多小時,弄到晚上11點多,第二天還不想起,這可咋辦啊?
其實,讓孩子專心寫作業并不難,父母只是沒找到他們的真正需求。孩子的真正需求并不只是玩,他們還不想因完不成作業而受到老師批評。
也就是說,他們也想既滿足了自己玩樂的需求,還能順利完成任務,得到老師的肯定。
既然了解了孩子的需求,便來分析需求
分析前必須要明確主次,到底哪項需求才是孩子的主要需求呢?
“肯定是玩啊!他們最愛玩!”
不對,他們愛玩不假,但如果沒有解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個需求,他們很難開開心心的玩。據一項統計發現,大部分孩子在做作業時玩手機、游戲等的水準都只是平均水準的76%,這說明孩子在沒完成作業時并不能集中精力、完全放松的去玩,他們只是在拖、在逃避!
為什么會拖拉、逃避呢?可能有三個原因:
1.不會做
遇到了難題,暫時解不開,大多數孩子就覺得煩,先玩一會吧。可家長們要說了:“他們不會問嗎?”可以啊,但很有可能得到的是你的一句:“這都不會做,上課聽講了嗎!”當然,您也可能不會說,只是耐心的跟他講,但同樣會在孩子腦中產生一種“這題我不會做,媽媽會不會覺得我笨”的自卑感,所以在這種痛苦來臨前,他會選擇逃避一會,先歇歇吧!
2.作業太多
一時半會很難做完,甚至有可能做到很晚(這里必須要替孩子說說話,老師們,少布置點作業吧!),完成作業的目標遙遙無期,令他們看不到希望,所以很容易中途用拖延的方式來逃避。
3.習慣
有一部分孩子已經形成了拖拉的習慣,這種習慣是在平時學習中逐步養成的,如果真攤上了這種孩子,家長請先別抱怨,先檢討一下自己,原來干啥去了,為什么沒有及時發現,是不是沒有給他提供良好的環境,沒有在他遇到難題的時候幫助他。
分析完了孩子的需求,便是解決需求了
1.解決玩樂需求
每天根據孩子的作業量給他制定一個完成作業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按時做完作業,就會給他時間讓他玩,讓他吃一顆定心丸;相反,如果作業拖拉,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則給予一定的懲罰,減少玩的時間。
2.解決老師任務的需求
我們也分三種情況來解決:
遇到難題,告訴他可以先放一邊,等全部做完再一起匯總問家長;
針對作業多,可以將作業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讓孩子在15-20分鐘內即可完成,大大增加他的成就感,而不會總覺得遙遙無期;
針對養成習慣的孩子,除了檢討自己外,還要給孩子改掉毛病的時間和空間,看到進步時一定要多鼓勵,“今天做的速度有提高,雖然耽誤了些時間,但也很不錯了,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下。”這樣孩子反而會更自覺,比天天嘮叨強多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C闂傚倷鐒﹁ぐ鍐矓鐎垫瓕濮抽柨鐕傛嫹闂備胶鎳撻悺銊╁礉濞嗘挸绀傞柨鐕傛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嬫寧鎹i柣鎿勬嫹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嬪灝顒㈢悮锟�
H闂備礁鎼ˇ浠嬪储閼测晝鐜婚柨鐕傛嫹闂備礁鎲¢懝楣冩偋閹版澘纾婚柨鐕傛嫹
N闂備礁鎲¢〃鍡涘Φ閻愬搫瑙﹂柨鐕傛嫹闂佽閰i埀顒佺〒閸斿秹鎮樿箛銉﹀
S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閵夆晛绠查柨鐕傛嫹婵犵數鍎戠徊钘夌暦椤掆偓閿曘垽鏁撻敓锟�闂備浇澹堥褏鎹㈤幇顔剧幓闁跨噦鎷�婵犵數鍋涢懟顖炴偋閹炬緞锝夋晸閿燂拷闂備焦妞块崢濂稿疮閸ф鏁婄€广儱妫欓崕鐔兼煥閻曞倹瀚�
T濠电姰鍨归悘鍫ュ疾濠婂懏鍠嗛柨鐕傛嫹濠电姰鍨介·鍌涚濠婂懏鏆滈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