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6-13 22:34:30
17.《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8.“風雅”,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19.《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鳳、雅、頌”三大類
20.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21.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22.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四更1點—3點,五更3點—5點。
25.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
27.玉常金馬:指翰林院。
28.《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的最有影響的一部古代辭書。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舊指宗教或學術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貶義。
30.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三寶”,佛教名詞,指佛、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
32.謚號: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33.“岳陽樓”四絕:滕子京修岳陽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書寫,邵(su)篆額(用篆字書寫的匾額)一時傳為四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