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升初的學生們即將結束暑假,開始新初一的生活啦。初中階段是人生的關鍵時段,幾年的初中生活是人的生理變化最大的幾年,是學習成績最易分化的幾年。在這幾年里家長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學習、思想等方面的變化,做到與學校積極配合,適時引導孩子快樂、健康地發展,是所有初中家長殷切盼望的,那么如何做到呢?
1.要重視孩子初中階段的家教
觀察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往往是托兒所的家長強于小學的家長,小學的家長強于初中的家長。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初中,年齡大了,知道學習了,不用操心了。多年來,我遇到許多家長,當孩子在學習、行為方面出了問題時,講“我交著學費,教育孩子就是你學校的事情,孩子出了問題就應該由學校來負責”。這不是簡單的責任推卸,而是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有了問題。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師也是子女的終身老師,我國古代有很多典籍記載,當子女長大成人甚至為官一方后,父母仍堅持對子女教育、引導的責任,如東晉陶侃做了太守,當其利用職權派人將官家魚塘的魚送給家中的老母時,老母生氣之余,將魚原封不動退回,并寫信給以嚴厲地批評:“梁朝王僧辨,‘年逾四十,為三千人將’,其母魏夫人還是嚴加管教,‘稍不如意,猶錘撻之’”。初中階段是孩子學習打基礎,是非觀、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家長的責任更重了,對孩子的引導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還應該加強。
2.要了解孩子初中階段的特點
家庭教育是家長從孩子出生到成年期間的重要任務,初中階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的關鍵期和困難期。家長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必須清楚地了解初中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點。
學生進入初中他們首先有一種新鮮感,他們懷著興奮、自豪的心情跨進中學的校門,看到的是新的校園,結識的是新同學,講課的是新老師,他們對周圍的一切無不充滿新鮮感。面對新的環境他們充滿新的希望,他們普遍懷有對未來中學生活的美好憧憬和進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給新老師和新同學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學學習成績不太理想、行為表現也不太好的同學,也往往暗下決心從新開始。因此,對初一新生家長要給他們以熱情的鼓勵和期望。對原來就比較好的同學要鼓勵他們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線上跟同學們展開友好的競爭;對原來成績欠佳,表現不夠理想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從頭做起,千萬不要當老師或同學的面揭原來的“老底”,以免挫傷他們的上進心。當然,家長有必要將子女的情況(包括缺點和錯誤)如實地跟老師交底,但要講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場合給孩子造成難看。
孩子進入初中后慢慢會遇到一些困難。一是學習知識量上的困難,與小學相比初中增加了許多學科如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習負擔明顯加重,許多學生顧此失彼,覺得難以應付。二是學習方法上的困難,在小學主要學習語文和數學,老師從上課到輔導甚至做作業都跟的較緊,講的很細,很明白;進入初中后,學科增多,知識量增大,老師盯的又沒有小學那么緊,所以許多同學課堂學習的知識慢慢出現不夠系統,作業完成的不夠好,甚至出現不愿意做作業的現象,時間長了成績就受到影響。三是知識特點上的困難,初中的知識較小學要抽象一些,如數學、地理,若光靠死記硬背不足以解決問題了,學生感到不適應,學起來感到有困難。四是受中招考試的影響,初中的學習時間抓的比較緊,考試的頻率較大,有時學生感到心理有壓力。家長應及時了解孩子進入初中后易出現的這些新情況,經常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進入中學的適應情況,及早采取相應措施,幫助孩子在中學起好步。
初二學段的學生既不像初一時那樣有新鮮感、有理想、有激情,也不像初三那樣面臨畢業,思想和學業上感到有壓力。所以,孩子在初二學段是最關鍵的時段。
首先是學習上的分化。初二年級的知識承前啟后,經過一年的學習,有些同學適應了,有些同學感覺知識內容越來越多,學習有點吃勁,對這些同學來說,咬咬牙多用些精力學習就跟上了。反之,思想一松勁成績上就變為差生,既原先成績相差無幾的同學,學習成績出現兩極分化。
第二是思想上的變化。表現好的同學思想更加成熟,他們積極靠攏共青團組織,爭取進步,在班上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數同學則往往由于學業跟不上而喪失進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棄。如果此時沒有及時的幫助,或被社會上的不良青年引誘,行為就可能越變越壞,甚至走向犯罪。
第三是生理方面的變化。初二學生年齡多在14歲上下,普遍進入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身體迅速生長,第二性特征出現。男生表現在逞強好勝,容易沖動,他們崇拜英雄,崇尚江湖義氣,愛在女生面前表現自己;女生則愛漂亮,講究打扮,多愁善感。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于是思想和行為上總想獨立,但又缺乏對真善美和假丑惡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因此,這一階段喝酒、吸煙、早戀、出走、輕微犯罪等不良行為經常發生。而一般家長則認為這一階段孩子已開始懂事了,可以放手不管了。但事實是“多事之秋”,更需要家長對孩子細心觀察,耐心交流,同時與學校積極溝通、攜手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疏導工作。
當孩子進入初三階段,由于臨近中考,大多數學生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老師和家長也抓得更緊。這個階段,多數學生都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少數基礎差的同學,則表現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棄。由于進入青春期,性機能日趨成熟,對異性由好奇而渴望接觸,甚至戀慕。因此,這一年段的家長,要多進行人生觀、成績觀、就業觀的教育和引導,調節孩子的心理壓力,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關鍵期。
3.要創設良好的家教環境
家長在了解了孩子初中各階段的特點后,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光這些是不夠的,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盡管孩子個體差異千差萬別,而良好的家教環境卻有共性,并且家庭教育所特有的天然性、較強的針對性、倫理的權威性、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舉止上的潛移默化作用等都是共有的。那么如何創設良好的家教環境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4.要主動與老師聯系并支持學校的工作
教育好一個孩子,光靠家長或光靠教師都是不夠的,只有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進孩子的成長。因此,家庭和學校之間要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體諒的工作關系。有些家長特別是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不太好的學生家長,很不愿意見老師,這是不對的。一方面由于自己不夠了解孩子在校學習和表現,對子女教育就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對孩子在心理上將是一次打擊,認為家長都看我不行了我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家長要積極主動地與學校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配合學校的教育,同時也使家教更加有的放矢。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