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15 20:42:19
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后世界新秩序。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四、1929-2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第4課)
1、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
2、特點:
特點 |
具體表現 |
波及范圍特別廣 |
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農業、工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等危機 |
持續時間比較長 |
從1929到1933年,前后共5個年頭 |
破壞性特別大 |
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 |
3、影響:(1)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這次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到1933年它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2)受害最深的廣大人民群眾,饑寒交迫,流離失所。(3)壟斷資本家為保持利潤,大量銷毀商品。(4)經濟危機又引發政治危機,使資本主義國家內部政局動蕩,國家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4、資本主義國家應對危機
(1)美國:1933年實施羅斯福新政(改革)。
、俜绞剑ㄌ攸c):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谀康模篈、根本目的: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直接目的:消除經濟危機。
③中心措施: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對工業進行調整。
、茉u價:積極性:A對美國:羅斯福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B對資本主義發展史: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新政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提供了范例,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如: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干預經濟應對經濟危機)局限性:新政不能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無法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所以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
。2)德意日應對危機:走法西斯專政和對外擴張的道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