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11-27 15:32:50
一、心理品德引導。初中生已經開始逐步脫掉小學生的稚氣,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樣思想成熟,他們精力充沛、求知欲強、上進心強;同時,由于思想發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緊密聯系孩子的思想心理,從意志品德、遵紀守法等方面進行引導式教育,把思想心理品德引導放在第一位。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德才兼備才是我們期望的接班人。家長管理孩子學習不能只盯著學習,只盯學習學習也上不去。我校曾經有一名學生曹某某,在初一時學習曾經是第一流的,可到了初三上學期,成績一落千丈,在一個早晨發生了在教室里抱一個女生的嚴重行為。雙方家長到校后,曹某某母親居然說“這有什么啦,他在家里也經常抱我的,只要考得好,我就讓他抱抱”。經典的是,事后,女生父親對老師們說:“既然抱抱沒什么,我當時真想說一句,那你現在讓我來抱抱,可之所以沒有說是因為我女兒也在場,對孩子的心理不利”。我贊賞這位父親的克制,初中生正處在青春初期,正確的誘導,適當的方法,才能使他們心理更健康,品德更高尚,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學習。
二、目標鼓勵。學習中目標鼓勵,就是根據“水漲船高”的道理,幫助孩子設計學習目標,尋找相應的追趕對象,來激發積極性,使孩子不斷向更高的知識高峰攀登。大量事實證明,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目標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思想素質、文化基礎、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既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又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一般來講,在年級排名后面的提升的跨度可以要求大一些,在年級前面的提升跨度要小一些,那個區間競爭非常激烈,達標的難度大得多;既要有年度目標,又有月、周短期目標。在明確整體目標同時,還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標,依次實現和突破,不斷“添油”、鼓勵,使孩子像上樓梯一樣,一步高一步。為使孩子目標裝在胸中.家長可制作成績―覽表,將孩子每次考試、測驗成績,直觀地用曲線反映在坐標上,使孩子、家長一目了然。對完不成指標的科目,家長要及時與孩子共同分析原因,如果專業知識不夠也可以找人幫助。同時要注意,在設定目標對象的時候,一定要教育孩子,使孩子明白學習的目標是伙伴,不是對手,不能因為競爭而產生嫉妒心理,要為目標生沒能讓自己趕上而為他高興,從而慢慢形成開發包容的心態,
三、談心疏導。熟話說“知子莫如父”。家長要針對孩子在不同時機、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問題,及時進行談心疏導。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勤了解孩子在學習中的思想反映;勤觀察孩子在學習中的精神狀態;勤談心及時疏導孩子的思想疙瘩。對因階段性身體素質差,學習跟不上的,要多鼓勵少指責,幫助其“趕隊”;對因對學習科目不感興趣產生厭煩情緒的,要勤敲打多引導,幫助增強興趣;對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泄氣的,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其分析原因,找準癥結,鼓勵士氣;對因在校和同學老師發生口角,影響學習勁頭的,要耐心開導,熱情幫助化解,勸導孩子,我們不是幫老師學,更不是幫同學學,我是在位自己學。我的一位初中生家長朋友的“記事本”對我很有啟發。他們從孩子幼年時就用一個個記事本,記錄和孩子在一起發生的事情,或者發現的問題、產生的困惑。經常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反省自己的過程,也是談心疏導的重要依據。另外,家長在與孩子談心時,不但要告訴孩子“怎樣做”,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從道理上說服孩子。
四、獎懲激勵。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運用獎勵、批評手段,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方法。獎勵要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為輔。如孩子考試成績突或者達到設定的學習目標,在學校獎勵的基礎上,家長可口頭表揚,還可以向親友通報,擴大贊揚范圍,也可以優先購買學習用品、日用品,有條件還可以安排旅游參觀等。我們不太贊同,物質獎勵,尤其是購買名牌服飾等等。對學習不認真,考試成績較差時,要嚴厲批評,該處罰的一定處罰,當然在方式上也應該選擇合適場合,尤其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般不要再公開場合,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總之,要使孩子始終都有一種學習壓力,切實改變“學好學壞一個樣,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多學好一個樣”的現象,創造好學上進的光榮風尚。堅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輸知識就是力量的觀點,形成“學生不學習不算盡責任,學習學不好,不算好學生”的理念。
五、生活調節。身強力壯,精神飽滿是搞好學習的基礎條件。家長要講究科學方法,調節好孩子生活,讓孩子在有限的條件下吃好玩好,創造有利發揮智力效益的環境。家長要利用節假日、工作學習間隙,多組織開展家庭文體活動,調節孩子生活。我認識一位學生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了潛移默化的方法很有效果,他有目的的利用諸如家庭聚會、旅游、踏青、錄取后的感恩活動等等機會,帶孩子接觸品學兼優的其他孩子,但是從不說要向那些人學習,也不把自己孩子的缺失同那些孩子對比,而是讓自己孩子在活動中去體會,去感悟,通過活動的開展,這位家長以"情感"的橋梁,以"親情"為紐帶,以“事實”為依據,適時對孩子進行教育,潤物細無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長同時還要根據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學安排學習,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證孩子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