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11-27 10:28:31
1、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鍋刷碗,買油鹽醬醋,去鄰居家借車等,孩子應該著力克制自己多做一些有意義的家務活,家長更應當引導和鼓勵孩子去做,怕耽誤孩子做作業是不對的,孩子在身心上畢竟要有所調節,不讓他干有意義的事,他就很可能去干無意義的事。
2、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公益活動、幫助孤寡老人,參加音、體、美興趣活動和比賽,采訪名人等,這些活動家長和老師也應該引導和鼓勵孩子去做,而且要幫助他們做好,使他們產生興趣和成就感。它不但不會影響孩子學習,而且會讓孩子活得充實,有活力,增長才干,變得成熟起來。秦嘉男在校體育隊三年,奪取好幾項冠軍,喜歡打籃球,體測成績為滿分,中考成績617分。
3、家長和孩子時常交流。孩子應該注意主動與父母溝通,向父母經常談談思想狀況,生活需求和學校發生的新人新事,不要窩在心里不說,也不要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正確,說出來與父母一起商量探討,大有好處。父母更應該時常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動向,不要把孩子的問題看得過于簡單,也不要以忙為借口忽視了家庭的主要成員——孩子。對于孩子提出的不成熟看法或幼稚的觀點不要急于否定的批判,不要依老賣老用命令的口氣去糾正,而應該去思考如何啟發和引導讓他產生正確的結論。
4、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不是一句大話。孩子在校學習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對世界、對人生、對價值的正確理解在校期間就已完成,但是無論孩子還是家長往往受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和局部環境的影響,在這些問題的認識上出現了偏差,往往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展。比如:世界是公平的、人生的奮斗去靠自身努力的,一個人的價值是衡量他成功的標準等問題是早已明確的,但受世俗的影響,這些認識已趨模糊。無原則地擇校就是不理智的,有些父母將上初中的孩子遠送外地所謂的“名校”,付出這種代價給孩子孩子的第一感覺就是好成績的取得主要在學校,而不在孩子本身。誠想,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孩子可能成功否?何況對于初中生講,很需要父母的時常關注和溝通,這樣不負責任的一推了之,就象一葉扁舟過大洋。豈不危險?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這種觀念也不是不對的,孩子的獨立能力并不等于不給予作為家長特有的精神賦予,把一切責任托付給學校本身就不符合教育心理學原理,只把關心孩子理解成生活方面的內容或者只停留在與孩子表面上的交流都是遠遠不夠的。
5、學生宜“寒教”
初中學生可塑性還很大,無論家庭經濟狀況是貧是富,都不宜無節制地在物質上滿足他們,有的家長說自己受了一輩子,現在條件好了,萬萬不能讓孩子再受屈;有的家長說自己還很窮,但決不能讓孩子不如人,再苦不能苦孩子。哪怕自己不吃不喝,學生想要啥就給啥。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因為這個年齡階段對家庭經濟概念還很模糊,對生活這個復雜的概念還處于朦朧狀態,你怎么慣他,他就怎么來,而且不領情,認為你的所有付出都是應該的,促長了孩子很多壞毛病。反之,如果你在物質方面對他吝嗇一些,在精神方面多付出一些,容易使他形成明理,懂事,知生活,重感情,肯吃苦,善操心等一系列好品質,有百利而無一害。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家長來說,在孩子經濟上要求嚴很難,在精神方面多付出更難。希望家庭們有思想準備,生活就應該這樣過。
6、關注孩子學習。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孩子刻苦學習因然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作為學生更應該在內因上引發激點,父母也應當竭盡全力去關注。父母在學業輔導上有困難這是事實,但至少不能在孩子提出質疑時,一推而就,而應該表現出積極、熱情的情緒,出主意、想辦法,同時盡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和思想修養,盡量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精神氛圍。千方百計讓孩子多讀書,多讀有意義的書,多讀有益于確立正確觀念的書。讓他們學會更多的解決自己學業難題的方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