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21 16:42:36
從選文第二段中,你發現了曹劌哪些方面的軍事才能?
答:戰略上深謀遠慮,作戰時善于把握有利時機,戰爭結束后小心謹慎,不驕不躁。
曹劌這個人物,無論是在戰前,還是戰中與戰后,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請結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①有愛國心與責任感。在敵國入侵時,立即“請見”,參與“肉食者”所謀之事,并主動請戰。②明確作戰的先決條件。把取信于民作為戰爭取勝的先決條件,有遠見卓識,其見解高于“肉食者”。③有較高的說話技巧。對鄉人,是直接解答疑慮,簡潔明快;對國君,是啟發誘導,以理服人。④非常謹慎、穩重。戰斗中仔細察看,洞悉了敵方敗退的真相,方下令追擊。⑤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戰中能抓住戰機,戰后闡述了“敵疲我打”“一鼓作氣”這樣精辟的理論。
曹劌的軍事才能體現在哪些地方?請說出兩點。
答:以逸待勞,敵疲我打;善于觀察調查,不盲目追擊。
曹劌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給了你哪些啟發?
例如:①我們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對事物的正確判斷應建立在仔細觀察、周密分析的基礎上。(答到一點即給2分)
曹劌認為戰爭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
根據上文有關內容,發揮合理想像,在“齊師敗績”前簡要補寫出戰斗的經過(可以運用文中原有的字詞靈活組合或用自己的話敘述)。
答:公鼓之,魯師士氣已竭。
“一鼓作氣”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卻有人常常把它誤寫成“一股作氣”、“一鼓足氣”等。想一想,你怎樣運用文中的知識來幫助人們避免這些錯誤。(2分)
答:不設統一答案。(2分,合理解釋“鼓”和“作”的意思各得1分。)
閱讀短文《用兵八法》,結合上文內容,完成文后問題。
用兵之法:高陵(山頭)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擊),佯北(假裝失敗)勿從(追逐),銳卒勿攻,餌兵(用來誘敵上鉤的部隊)勿食,歸師勿遏(è阻擊),圍師(包圍敵方部隊)必缺(讓條出路),窮寇(走投無路的敵軍)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選自《孫子今譯》)
(1)在長勺之戰中,曹劌兩次曰“未可”,各與短文中哪一條法則相吻合?
答:第一次與“銳卒勿攻”吻合,第二次與“佯北勿從”吻合。
(2)結合“長勺之戰”,對“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試從中歸納出戰場上所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要打敗敵人,必先保存自己。
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限四個字)懼有伏焉
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答:(1)政治方面: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2)軍事方面: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
編輯推薦:初中文言文重點篇目考點整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