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14 17:29:59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巨著《水經注》中寫道:“(青)海周七百五十余里,中有二山……東酉對峙,水色清綠,冬夏不枯不溢。自日歸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來……,”這是對青海湖壯麗景色。的細致寫實,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水色清綠”,為何又把湖水形容“如黑云冉冉而來”呢?這不難理解,酈翁從湖東的日月山遠望所得的感受,是恰如其分的。青海湖,蒙語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布”,都是“青色的湖’”的意思,但是你來到它的近處,卻感到湖水是藍的。本來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說是青色的,無非是因為藍得特別藍物別濃。它藍得比海洋純潔,比天空深沉,是純凈的藍,深湛的藍,也是溫柔恬雅的藍。這樣的藍若從遠處看,二無疑是像黑云冉冉而來的……它為什么這樣藍,這是因為Z湖水含氧量小,含鹽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達8一9米以上,顯得格外湛藍。
青海湖古稱西湖,在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東北部,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間,三面環山,豐沛壯麗,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為3194.38米,東西長約9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面積4583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積則比湖面大10倍。有五十條短河從三山的四面八方匯人,沒有出海的通道,因而又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
青海湖湖區,系斷層陷落而成的。它在第四世紀早一中更新世僅具雛形,到晚更世才形成了全貌,先時,氣候溫和,湖水泄入黃河,且為淡水;到了晚更新世——全新世時,整個湖區地勢受喜馬拉雅山構造運動影響,不斷升高,加之東面的日月山,以高速度劇烈掇升,終于封閉了青海湖,使水流倒淌,而成了內陸閉塞湖,湖水也漸漸咸化了。
在青海湖岸畔,連綿起伏的深褐色山巒,浸透了晨雨的滋潤,人們吸一口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四周的平原面積達3704.5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的草場有994萬畝,視野開闊,到處都可看到牦牛、黃牛在漫步,羊群在吃草,構成“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牧歌式的圖景,還有成群的旱獺、野鹿駒、黃羊和野鶴、天鵝、大雁等等飛禽走獸出沒其間,充滿生機。
湖區有兩大奇觀,一是漁場,一為鳥島。
青海湖盛產湟魚,是一個豐饒的天然魚場。民諺說:“石頭砸一條。棍子能打倆,下鉤釣一串,一網網千斤。”有人講過一個捕魚的故事:有一次,當地老鄉結隊捕魚。收網時網特別重,全隊的人一齊用力拉,還是拉不動。然后,把帶去的十匹馬率去一齊拖,才把網拉上了湖岸,一過秤,這一網就有三萬多斤魚。今天改用機動船捕魚,也需要用兩條大船協同作業,拉上一網少不了四萬斤。據測算,湖中藏魚量達40億噸,年產可達4000噸。主產是湟魚,大的一條重達10公斤以上。湟魚學名探鯉(意即無鱗的鯉魚),長得肥胖胖的,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平均含脂肪12.02%。蛋白質16.14%。當地人喜食活湟魚,抓到魚立即剖腹取出內臟,洗凈放入鍋中,以清水煮之,外加姜片、干辣椒等作料。熟魚肉白嫩鮮美,蘸著醋吃,味道似蟹肉而稍遜,為青藏高原一品名菜。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