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5-12-22 15:10:32
開始逆反是孩子的進步
在嬰兒時期,你的寶貝并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是獨立的個體。當孩子開始會爬,他發現:噢,原來我可以掌控自己和媽媽的距離!從那個時候開始,逐漸地,他明白了原來他是獨立的,他和媽媽是不同的,他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愿。由此,他的自我意識逐漸產生了。這是孩子的一個進步。相關推薦
逆反是嘗試表達自己的意愿
這個時候,媽媽往往會發現,孩子經常說“不”,或者是媽媽說東我非要往西,我們不要覺得這是孩子的抵觸心理或者覺得孩子這是和父母對著干。其實,他是在嘗試表達自己的意愿呢。
原則: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和幼兒相處的一條重要原則是: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給孩子立規矩并不表明我們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如果我們能從體會和理解他的感受出發,并且考慮到他們的發展特點,也許比硬碰硬能更快、更好地達到我們的目標。
應對攻略
1要求簡潔
很多父母有耐心給孩子講道理。這一點非常好,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對于1~3歲的孩子,我們可以講道理,但要直入主題,簡潔明了,不要像唐僧那樣講太多,因為幼兒記不住那么多,也不能很好理解前后邏輯,有時候,甚至會因為我們說得太多,小家伙反而把我們反對的事情理解成允許的事情,這樣就事與愿違了。所以,只要簡潔講明我們的要求就可以了。
實踐
●打人
如果孩子打媽媽,我們只要簡單地說:“不能打媽媽,這樣會痛。”很多時候,幼兒打人,只是因為他不知道怎么和別人接觸,而且掌握不好力量。所以我們還可以提供解決方案:“我知道你喜歡媽媽,你可以輕輕地摸,也可以輕輕地抱。”我們給孩子示范,讓他知道正確的方式。
●亂動東西
很多媽媽對孩子亂動東西很頭痛。一方面我們要事先防范,把有些東西收好;另一方面,當發現孩子動了不該動的東西,我們可以簡潔地說:“這個不是你的玩具。你可以玩這個。”給他一個替代品。一次兩次也許沒有效果,但是,如果我們比較堅定,要求比較明確,孩子還是很愿意聽的。
2游戲或者引誘
有些媽媽本意是好的,要立規矩,但是,執行起來太過死板,引來孩子的一陣陣哭鬧,這時候,媽媽反而容易對自己的教育方法失去信心。其實,不妨通過各種辦法,讓孩子把事情做了就好。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為了立規矩而立規矩,靈活機動才更有效。
實踐
●不睡覺
大多數時候,孩子對游戲或者是角色扮演很感興趣,用這樣的方法往往能順利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家兩個孩子,有一陣子非常喜歡海綿寶寶。我給他們買了海綿寶寶放牙刷的架子,漱口的杯子,還有毯子和靠墊、睡衣等等。在我有要求的時候,常常利用海綿寶寶來幫忙。晚上,要是小寶不去自己的房間睡覺,我就說:“哎,小蝸,現在已經9點半了,應該去自己的房間睡覺了。”“小蝸,快去自己的房間,快爬到自己的床上!”小寶通常會立刻進入角色,像小蝸一樣miumiu叫著,飛快地爬向自己的房間。
●早上磨蹭不出門
父母要觀察孩子,看他們最近這一段時間,最喜歡什么,最感興趣什么,最喜歡做什么事。隨機應變,一種辦法不靈,再試另一種。我記得有一年夏天,孩子們喜歡玩水。抓住這個特點后,如果早上上學他們磨磨蹭蹭的話,我就說:“哪個小朋友要穿玩水鞋(waterplayshoes)?”兩個人就會爭先恐后跑到門口,穿好鞋子。這樣就可以順利上車啦。
3以退為進
在立規矩、讓孩子執行規矩的時候,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特點。孩子剛剛體會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愿,如果我們經常不讓他們表達,會讓他們覺得憤怒,從而爆發壞脾氣。我們要適當地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意愿,給他們一些選擇,讓他們感覺自己對生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這也是逐步培養獨立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開始。
所以在對待孩子這個問題上,可以采取有進有退的策略。很多家長往往擔心:“我讓著孩子,以后是不是就失去權威了?孩子是不是就不聽我的了?”我們的退讓絕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有前提的退讓。通常我們在退讓的時候提出一個要求,孩子一般不會得寸進尺的。
實踐
●鬧著看電視
一種辦法是我們強制關掉,孩子頂多哇哇哭一陣,只要我們堅持住,次數多了,他們也就知道我們的底線,也就不鬧了。這種辦法適用于1~2歲幼兒。另一種辦法是以退為進,和孩子談條件。我們的底線是電視不能多看,只能看30分鐘或者一集。但是,如果孩子個性非常倔,吃軟不吃硬的話,我們強行關掉勢必會讓孩子哭很長時間,大人的心情也不好。這時,我們可以退一步,允許再看一個短的片子,但前提是:這個看完了,你自己去把電視關掉,說話要算數。逐步把他律轉換成自律,對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有幫助,這種方法適用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
4百試不爽的“謝謝”
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或者不能做什么事時,可以先用謝謝堵住他的嘴。
實踐
●故意搗亂
有位媽媽說,孩子總是把整理好的衣服故意擼到地上,跟他講道理也不聽,罰站也沒用。怎么辦?如果我們說:“哎喲,衣服怎么掉地上了?能不能幫媽媽撿起來,謝謝!”我常常在孩子做到要求之前先謝謝他。這很有用,孩子還是喜歡聽贊揚的。偶爾一次小寶幫我撿了衣架,我謝了他以后,他經常在我晾衣服的時候等在一邊,如果我不小心掉了衣架,他立刻給我撿起來,就想聽我夸他。
5事先避免
從孩子會爬開始,父母逐漸覺得自己對孩子說不的次數增多了,不要碰這個,不能到那里去……一方面,我們要對孩子設立一定的界限;另一方面,作為父母,我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減少自己說不的次數。比如,對于我們可以控制的環境,要盡量讓它變得更安全,把易碎的裝飾品收起來,如把電源插座蓋起來等等。
實踐
●到處亂畫
很多媽媽都抱怨,家里的墻壁被孩子畫花了。1~2歲的時候,如果孩子要寫字畫畫,可以給他那種水可以洗掉痕跡的筆,這樣就不怕孩子在墻壁上亂畫。幼兒也許聽得進去道理,他們也明白不能亂畫,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對自己行為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好,如果我們不能事先預防,就難免會發生墻壁畫花的情形。所以,對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夠事先有預防,就能減少很多和孩子之間的沖突。
●一定要這樣!
父母的預見性還體現在能夠預見哪些情景會讓孩子不高興,盡量避免這些情景。1~3歲的孩子喜歡每天固定的作息,熟悉的家人和環境,這一切讓孩子有安全感,做這些熟悉的事情讓他們有信心,有助于他們學習。所以在這個階段,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多順著他們。比如,有的孩子一定要用特定的碗吃飯,穿鞋子一定要從特定的腳開始,這些我們盡量滿足他,避免發生沖突。減少不必要的沖突相當于減少消極的情緒。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喜好。我家小寶在這個階段,喜歡在床單上“開”汽車。如果我不小心把床單弄皺了,他要求我按原樣弄好。可是,本來是隨機起伏的床單我怎么可能給他恢復原狀?他就不依不饒地哭鬧,對成人來說,這簡直不可理喻。可是當我們了解到他們的發展特點,就不會生氣了。小寶哭鬧了兩次之后,我就變得非常小心,盡量在他玩車的時候不去碰床單。沒過多久,他就自然度過了這個階段。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