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全國站 作者:心水媽媽 2015-12-21 15:46:30
近年來,不少媒體報道過小學生因為受了老師責罵心理無法承受,于是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因此,很多人都紛紛指責老師不應該罵學生,體罰更是絕對不能。一時間,老師陷入了教不好與不敢教的兩難境地。王開東老師的教學實踐表明:“表達憤怒也是一種教育”!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教育觀點】
表達憤怒也是一種教育
文|王開東(一個農民的兒子,一位普通的老師,一份平凡的職業,一份熱烈的堅守,一個莊重的承諾:用心尋找春天和快樂,用愛編織秋天和自由。)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僅僅有愛也未必是很好的教育。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生如何做一個真人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做真人。真感情,真性情,坦率無私,直言不諱,只是要像保護草葉上的露珠一樣,尊重和保護好孩子的心靈。
一
我們認同愛是一種教育,卻很少認為憤怒也是一種教育。對于愛的教育,自不必言,但向學生真實地表達我們的憤怒,也是很好的教育,而且是讓學生終生難忘的教育。
晚自習的時候,常常有女生來到我身邊打報告,要求上廁所。
我心里很難過,都是大姑娘了,還要到男教師面前來要求上廁所。孩子們真聽話啊,但如果不是真的著急了,她們是不會這樣的。我能體會這些孩子的內心,人都是害羞的,有尊嚴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保護孩子的害羞心和尊嚴感,就是最好的教育。”
更何況從后面走到講臺來,也分散了其他學生的注意力。于是,找了一個機會,我委婉地告訴學生們,以后晚自習確需上廁所的,不需要打報告,直接去上。這也是我們的一種權力。
二
晚自習的時候,又有幾個學生去上廁所。居然走的是前門。關門的時候,咣當一聲,進來又是咣當一聲。每次都引起學生的一陣騷動。
我心里很生氣,我在醞釀,在尋找一個契機。
后來有一個女生,當我眼光看到她的時候,她示意了我一下。然后,輕輕地退出去,小心的關上后門,悄無聲息。一會兒回來,又是如此。就像一滴水融入一片池塘,沒有一絲波瀾和動蕩。那一刻,我居然很感動。其實,這只是常識啊,但當常識逐漸被遺忘,常識就成了稀缺,成了美好的珍貴。她是那個班級很優秀的學生,已經獲得了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保送資格。
我們常常在呼喚素質教育,但什么是素質教育呢?
我們以為蹦蹦跳跳就是素質教育,并且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極端對立起來。這樣的對立,使得我們認為的素質,更多的指向智力、身體和心理。我們忘記了一個人的良好的涵養,美好的情感,乃至善良和同情,都是素質,而且很可能是最好的素質。
其實,也很難責怪孩子,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他們,教育過他們,最重要的,這也是國情所致。中國向來就是一個不知道尊重人,也很難受到尊重的國度。
前年,中國有關部門出臺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塑造中國公民良好的國際形象。
但以國家的名義,來告訴這些成年的公民,告訴他們什么叫做文明,并給他們提供一種切實地行為指南,這不敢說會絕后,但絕對是空前。這也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恥辱。
不僅是中國游客,甚至包括重大的國際會議的中方代表,都讓外國友人側目而視。概括起來,中國人有幾大陋習。
比如大型的國際會議,中方代表常常不到主辦方指定地點,而是紛紛搶占有利地形,通常是在“大后方”,這樣方便隨時溜號,隨時接聽手機,隨時上廁所,在大廳里走來走去的絕大多數是先富起來的中國人,因為中國人總是屎多尿多。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一個中國記者向主席提出一個問題,提問后,主席正在回答,該仁兄就急匆匆地上廁所了。主席非常尷尬,以為自己的回答,讓中國代表憤然離席!
更讓外國友人不能接受的是,中國人連國際慣例也不放在眼里,比如對于有身份的貴賓女性,中國人也知道禮讓;但對于會議中的女服務生,中國人就忘記掉了,呼來喝去,他們壓根就沒把他們當作人,更談不上尊重了。而在外國人的眼里,只有分工的不同,對女性的尊重,是沒有等級和界限的。
晚自習休息的時候,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老師有兩句話要說。我們班**同學中途出去,那么小心,那么有禮貌,生怕影響了其他的同學。這讓我很感動。比她考了高分,還要讓我高興。有一天,你們走上社會,不一定要看你的成績,可能更要看你們的素養,你們的人際關系,你們受別人的歡迎程度。”
然后,我延伸開去,講了中國人在國際上被冷遇。很多景點都是用中文牌子告誡我們,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扔雜物,不能大聲喧嘩。我最后說:“這一切問題,都是教育問題。他們被嘲弄,也和我們息息相關,學校教育也難辭其咎。我們有責任教育好你們。我希望從我們學校,從我們班級走出的學生,不要有這樣的習氣。要舉止文雅,內外兼修,男孩子陽光,女孩子明媚……”
那以后,學生們中途出去,特別小心,再也沒有以前的粗魯現象發生了。
三
還有一次,終于忍不住,我告訴學生,我很生氣。冬天,每次到班級上課,都會看到,整個班級的窗戶關得嚴嚴實實,只有講臺前的那扇窗戶半開著,冷風吹進來,嗚嗚的響。有時候,我會關起來,繼續上課。但下一課過去,講臺邊的窗戶又洞開了。于是,我就在冷風中上課,寒風吹徹。
直到有一天,冬天快要過去了。上課鈴響了,我已經在班級了,坐在第一排的一個學生,還走到前面來,把窗戶打開得恰到好處。既能享受到鮮艷的空氣,又不至于感到寒冷……
嗚呼!
那節堂我上得極為精彩,我的聲調加大了一倍。我不知道因為什么而激動。下課的時候,我說:“同學們,老師今天很累,嗓子啞了,但不感到累,只感到難過。因為整個冬天,我過來上課,講臺前的窗戶都是開著的。我知道勤開窗戶通風,是一種好習慣。我也知道,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有一點犧牲精神。
但我還是忍不住難過,甚至有一些憤怒,因為老師也是人,卻沒有得到你們同等的尊重。我為我們的付出沒有得到回應而難過。我為你們缺少同理心而難過。
其實我一直在呼喚一種真正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無話不談,我們做真正的朋友,度過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但我無法容忍這種對他人的冷漠,一旦冷漠成了一種習慣,一旦自私占據了心靈,一旦尊重他人成了一個累贅,麻木和冷酷就會接踵而至。就算對自己的親人,也會失去感恩之心。這樣的人生,一定是單調的,枯燥的,刻板的,死水一潭的。每個人都是一片小小的泥土,然后連綴起整個大陸。世界是聯系的,尊重也是相互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我希望我的學生們,你們能夠擯棄一種小農意識,換位思考,尊重和理解別人,保護和感恩別人,那么,你會獲得一種不一樣的人生。
在這里,我要表揚我們班級的某某同學,每次交作業,她都會小心地折疊好,讓老師一下子就能翻開。別以為老師是傻子,是木頭,沒有情感。老實說,每次批改到她的作業,我都充滿著喜悅和感激。我不是為自己少費周折高興,我是為我培養出了一個懂得體貼他人的學生高興。很多年之后,我可能會忘記很多事情,但是會記得學生的這一個淡淡的溫情。”
這次表達生氣之后,學生一點也沒有遷怒我。那以后的情景,自然大有改進。愛是一種教育,憤怒也是一種教育。
只是愛,不能捧殺;恨,不能棒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