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碧月風荷 2014-08-20 13:52:48
在馬上要結束的暑期中,有的家長陪度過了一個快樂充實的暑假,或旅游或參加親子暑假營,但是也有一些家長,過得甚是艱辛——他們在為孩子的擇校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擇校或許只是第一步,由擇校而帶來諸多后遺癥,或許是家長還沒有意識到的,譬如以“高價擇校費要求孩子努力”等等,這些后遺癥通常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擇校后遺癥面面觀
【要求型】辛苦攢錢讓你上好學校你要好好學習
何小姐發現最近兒子的狀態好像不對,“每天回來后不怎么說話,吃完飯就往自己的房間里一呆,也不愿意和我們交流”。何小姐的兒子目前在某所重點小學讀三年級,據何小姐介紹說,這所重點小學是她找了熟人,并且每年要交數萬元贊助費才能上的。
何小姐和先生都是普通公司的職員,每年的贊助費對這個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但是“為了兒子能有好學校,這些錢我們攢攢也不是太難的事情”。何小姐回憶說,孩子前兩年還是很愿意說話的,性格也開朗,只是放學愛打游戲,每當這時候,何小姐就會苦口婆心地說:“我和你爸爸這么辛苦地攢錢讓你上好學校,你不好好學習,就知道打游戲,你對得起我們嗎?”
何小姐說自己的兒子聽了之后很少打游戲了,她看到后很開心。但是慢慢的,兒子也越來越沉默寡言,何小姐擔心是青春期的問題。
【付出型】
為了孩子
花光老本也沒有關系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期,劉先生過得異常清靜,“兒子和同學去英國參加夏令營了”,說這話的時候,劉先生流露出滿足的開心。
盡管如此,劉先生并不是真的輕松,去英國參加夏令營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一件毫無壓力的事情,“夏令營的費用是五萬元,雖然有點貴,但是不想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沒有別人的爸爸好”,劉先生說,自己之前是在外資公司做銷售工作,后來因為裁員,自己現在短期賦閑在家,“經濟問題確實是很重要的問題,但是為了孩子,花光老本也沒有關系。”
【攀比型】
孩子要什么
就給他最好的
在某外校讀五年級的陳晨同學得到了學校的表揚,原因是因為在前不久為受災地區捐款中,陳晨捐了一萬元,表達了自己的愛心。
據了解,陳晨同學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每次在兒子的事情上,總是能無條件的支持。捐款最多的,籃球賽也會給兒子買最好的裝備。“反正無論我要啥,我爸都會支持我。”陳同學說道。
●專家說法
擇校后遺癥的危害
家長們的這些后遺癥,對于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哪些危害?記者采訪了關系心理學家胡慎之。胡慎之表示,以上幾種表現都會給孩子成長帶來不好的負面影響。
胡慎之說,現在有很多家長,都習慣說“為了你,我如何如何,你怎么能這么做”,這實際上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情感勒索,意味著如果你不按照我說的做,你就是個壞孩子,我們就可能不喜歡你了,那么通常來說,這樣的家長都會培養出討好型的孩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以父母的需求為中心,沒有自己,長大以后也容易以這種方式跟別人相處。
對于無條件付出父母來說,胡慎之表示,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你能給予多少,其實孩子能夠感受到,千萬別做太多自己力不從心的事情,孩子會從中體會到自己的匱乏而非富足。而對于攀比的父母,胡慎之說或許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攀比,而是僅僅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是這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并不是一件好事,當有一天孩子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孩子或許就會產生很深的挫折感。
●專家指導
三招讓孩子
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
據調查,目前我國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學校表現出脆弱傾向,如何讓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專家建議:
改變家教觀念,提升家長素質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給孩子的不應只是優越的生活條件,更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自立自強,如何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同時,培養孩子擁有的特長,必須從孩子的實際出發、興趣出發,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在廣博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有意設置障礙,培養抗挫能力
任何人的成長都要經歷無數的挫折。如果孩子總是一帆風順,那么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情緒緊張,束手無策。家長平時應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適中,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及時疏導,正確應對挫折
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無視”態度,而應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戰勝挫折。同時還應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對挫折。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