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羅德宏 2010-03-23 10:12:27
北京晨報訊:日前市教委表示,由于全市初中畢業生人數的下降,示范高中將減少跨區招生計劃,跨區指標向遠郊區縣傾斜,一般高中則不得安排跨區計劃。不料此舉在區縣學校之間引發不少的爭議,甚至制造了一場不同陣容的“口水戰”。
昨天市教委有關人士表示,此舉主要是改變示范高中跨區招生指標過于集中在城區的現狀,有利于促進教育均衡。
據了解,目前本市部分知名示范高中相當比例的招生計劃都投向外區縣,像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名校招生計劃超過一半或接近一半都安排給其他區縣。
專家預測,今后5到8年,中考戶籍考生減少的趨勢將更加顯著,伴隨考生減少、跨區招生比例加大限制,區縣及中學之間將開始新一輪的生源戰。
記者發現,中考跨區招生“限制令”在不同區縣產生的影響和反應截然相反。業內人士稱,跨區擇校的往往是一些區縣的優秀生甚至是尖子生,對于海淀、西城、東城等示范校資源比較豐富的教育強區而言,“限制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生源上的不利影響,而部分教育實力略弱的區縣,則有更多可能留住好生源。
“對于我們區來說,總體來說是利大于弊。”本市一位地處南部的區教委負責人介紹說,高考成績畢竟是社會衡量教育的重要指標之一,而這和生源質量關系密切。該區中考每年雖“流入”100來名周邊區縣的優秀生,但“流出”200來名尖子生去外區,限制跨區流動“有利于各個區縣之間利益均衡”。
南城一所示范校負責人直言不諱:“減少跨區流動,更多優秀學生留在本區,我們也能教得很好。這在客觀上提高了區域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教育的均衡發展。”
相比部分區縣的“擁護之聲”,一些區縣則對“跨區限制令”提出異議。
海淀區一所名校校長含蓄地說,教育改革需要逐步推進,需要更多耐心,從而促進教育生態取得新一輪平衡,否則著急調整政策可能傷害孩子和家長的利益。另一位校長說,這主要源于區縣優先留住優秀生源的利益考慮。
一位教育強區教委有關負責人認為,和義務教育階段不同,高中錄取采取統一中考,按照“分分清”原則錄取,充分體現對于家長選擇學校意愿的尊重和滿足。“限制令”通過行政手段,人為設置滿足家長擇校愿望的一些障礙,其合理性有待考慮研究。“我想這應該是應對生源人數減少的權益之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